登录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总结讲话
作者:黄忠彩发表时间:2011-12-23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短短两天的会议今天就要告一段落了,两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讨论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成效。
总结这次会议的方方面面,我感觉这次会议具有很鲜明的特点,经过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关于会议的特点

 这次会议得到全国各研究单位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学术研讨十分活跃,会场内外,群情激昂,会议呈现以下5个特点:

 (一)这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年度学术会议,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首次尝试召开一个与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世界大会相对应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的学术大会,也是自2009年召开第16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世界大会以来,能够凝聚专家学者最多、专题会议最多、组织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盛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既包括了民族学的专家,也有人类学的专家,既有全国各大专院校的学者,也有中国社科院等研究单位的学者,既有政府民族工作部门的研究人员,也有社会组织类的民族研究人员。据统计,本次年会从原来设想的150人增加到了409人,从起初计划的10个专题会议增加到14个专题。本次会议的参会人员分别来自148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收到各位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290篇。

 (二)学界的广大学者对参加这次年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参会人员由原来计划的150人增加到了400余人。这不仅说明这次年会所搭建的这个学术交流平台得到了广大人类学民族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反映了世界大会的召开使国内的人类学民族学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一支宏大的研究队伍;更证明了人类学民族学这个学科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今年国家公务员一共计划招录了17493个职位,在所有的报考职位中,国家民委研究室科研处和综合处的两个岗位分别以1:4124和1:3804的招录比例位列整个国家公务员招录岗位的第一和第二位。

 (三)这次年会的主旨发言以及14个专题会议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远远超出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传统研究范畴。既有传统的研究领域“语言-文化人类学”,也有新兴的研究领域“都市人类学”和“旅游人类学”;既有立足中国的“苗学研究”和“人类学视野下的藏族及周边民族研究”,也有关注海外的“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族群互动”和“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既有关注边陲地区的“边疆民族与国家安全”,也有关注内陆地区的“散杂居民族研究”;既有关注人类精神的“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也有关注人类身体的“公共健康与人类学研究”。

 (四)本次会议探讨的内容更贴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比如:四个大会主旨发言“有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发展问题”、“非政府组织在灾害中的作用”、“边疆安全问题”以及“散杂居地区的权益保障问题”所关注的问题全都与现实问题紧密相连。另外两个专题会议:“民族间信任和谐与社会稳定发展”和“发展现代民族学与构建民族和谐社会”也都是以解决现实问题的导向的研究。这是非常令人欣慰和值得提倡的一个发展方向。

 (五)这次会议的办会模式基本与国际接轨,在运作模式上基本遵从国际会议惯例。具体包括:向所有参会人员收取会议费、采取大会主旨发言加分组专题会议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专题负责人召集制等。这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虽然在会议策划之初也偶有学者表示反对,但是从在座各位与会代表这里还是听到了肯定的声音。

 二、关于会议的成果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近两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也在会议期间积极工作,完成了预订的任务。会议的成果主要有6项:

 (一)大家在参加这次会议的交流中增强了人类学民族学学者的使命感,一致认为要为促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经过两天的学术研讨,与会学者在一些重点议题上取得了共识,引起了共鸣,丰富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讨论。

 (三)召开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常务理事会,总结了研究会一年的工作,讨论了今后促进研究会发展的若干问题。

 (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与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进行了工作会谈和圆桌会议,就双方学术组织的合作与交流问题以及两国民族研究状况等议题进行了交流,签订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与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合作备忘录”,明确了适当时候在中国联合举办“中加民族研究论坛”的合作意向。

 (五)经过积极申办,确定了兰州大学作为2012年年会的承办方。

 (六)大会还将安排全体学者前往广西东兴边境口岸和京族三岛考察,届时,各位学者将亲眼目睹京族同胞自改革开放以来由渔民转变为市民的发展历程,亲身感受东兴边贸的独特魅力。

 三、关于今后促进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建议

 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和专家学者的积极呼吁,会议对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一)如何充分发挥人类学民族学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本次大会来看,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很多,但却存在两方面问题。第一,我们这些声音反馈的渠道不畅通。许多专家学者辛辛苦苦地做了很多田野调查,也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相当一部分成果却没有引起社会关注,也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第二,我们这些专家学者的声音还不够有力。在我国的经济学界,某个经济学家说句话就能引起股市波动,经济专家的这种社会影响,很值得我们民族学人类学家深思。就目前来看,人类学民族学界还很少能及时针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言献策。因此,我们希望广大人类学民族学家们能更多地关注中国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经过深入研究能发出专家学者自己的声音。

 (二)如何以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和方法,加强人类学民族学对世界民族的研究?研究世界各国的民族问题及各国的政治对策和具体解决方案,不仅对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各类经济组织的涉外跨国经营运作和各类文化机构的对外文化交流理念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意义。因此,我们希望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家们能够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研究范畴,更多关注世界各地的其他民族,并及时把研究成果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三)如何促进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我们高兴的看到,今年来参加年会的学者中有一大批年轻一代的博导、教授和博士。从大会主旨发言到专题会议讨论,他们无疑都正在成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中坚力量,真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我们希望各位学术权威和学科带头人能利用好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这个平台,让我们在明年的年会上看到更多年轻的面孔;也希望我们这个年会能为青年学者们营造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和谐的学术氛围,在不久的将来收获更多的学术硕果。

 (四)如何认识我国人类学民族学与国际学术界的差距,加大国际学术交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有400多所大学开设了人类学民族学专业,而我们国家只有50所左右;美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年会每年平均有1.2万人参加,而我们却在为本次年会突破400人而欢呼雀跃。此外,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太少。2009年昆明大会时,仅印度一个国家就有600多人提出了申请,最后我们批准了300多人。而中国去参加第15届国家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世界大会的代表却只有十几个人。因此,增加与国际学界对话的数量和质量,提升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无疑是中国学者不可推卸的现实责任和历史使命。在此,我们希望大家都能够积极准备参加即将于2013年8月5日至10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的主题为“Evolving Humanity, Emerging Worlds”的第17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世界大会,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学术舞台上,努力发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中国学界声音。

 这次年会大家感觉办得还可以,但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明年,我们将进一步规范会议制度,尽可能完善会议安排。希望下届年会的承办方兰州大学早点儿拿出明年年会的策划方案,大家共同努力把下届年会办得更好!

 最后,我代表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感谢广西民族大学为承办这次大会所付出的努力,感谢4位主旨发言人和14位专题会议主席对这个大会所做的贡献,更要感谢全体与会人员对这次大会的支持。

 

  谢谢!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网站流量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