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致辞——张昌东
作者:张昌东发表时间:2011-12-13


 我所党委书记张昌东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张昌东致辞

 尊敬的周明甫副主任、黄忠彩秘书长、钟海青书记、何龙群校长,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正值北国冰天雪地、寒气袭人之际,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今天在温暖如春的“绿都”南宁和美似花园的广西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我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对这次学界盛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这次年会的筹办提供强有力支持的国家民委领导,以及为大会的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作的广西民族大学领导和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这次会议以“社会转型、民族和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并参照国际学术大会的通常做法,由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领衔召集专题会议,围绕大会主题和14个专题展开研讨。这次会议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位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共同探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深入研究我国各民族之间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政策,积极探索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这次会议是自2009年在昆明成功举办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第16届世界大会之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的又一次学术盛会。我相信,这次大会的召开对于推动我国人类学民族学教学和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与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一样,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是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发展,这种差距仍然在不断扩大。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民族关系的日趋紧张和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如何解决好主体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共处,不仅是许多多民族国家政府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各国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中西部的崇山峻岭、高原草原和沙漠地区。相对于汉民族聚居的中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大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各个民族有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传统,各民族依托的自然资源和所处区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有的依托山地资源发展林木经济,有的依赖生态脆弱的高原和草原从事畜牧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现有贫困人口中相当部分属于少数民族。
近30多年来,我国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了经济现代化发展规划和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成就。为了解决好长期存在的汉民族聚居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我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先后制定和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战略,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明显成效。最近10年,由于中央政府制定的特殊政策和集全国之力的援助与支持,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各种社会矛盾频繁交织出现。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尽快缩小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夯实处理好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真正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各民族的和谐共处,这是时代赋予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工作者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我相信,通过这次学术年会,与会学者围绕共同的主题和相关专题展开的研讨会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会在激烈的争论中启发思考,会在深入的探索中求得新的答案。
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一个专门从事与民族事务、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相关问题研究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我们研究所的主要特色是学科布局全、综合研究实力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交流广,等等。我们非常愿意与全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同行包括高校教学和科研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共同推进我国人类学民族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最后,我预祝本次学术年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网站流量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