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
为促进全国各地高校优秀大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及专业学习的相互交流,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将举办首届暑期夏令营,旨在通过本次活动,增进国内高校本科生对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及其交叉学科的了解与认识,吸引一批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和专业工作的优秀大学生前来我校求学深造,特举办此次活动。
二、学院简介:
(一)社会学院及特点简介
北师大的社会学学科拥有近百年历史,长期致力于培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社会的人才。本学院由原哲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学系、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文学院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新型学院,是北京师范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造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一流社会学科进行重大体制创新的结果,也是顺应国家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的选择。学院由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博士生导师魏礼群教授任院长,拥有建设国家级社会治理智库、《社会治理》杂志和一支强大的师资研究团队。
目前,学院拥有社会工作本科,中国首批MSW专业硕士点,位居第一的国家重点学科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研究生硕士点、民俗学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初步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不同教育层次体系,便于学生本硕连读,甚至本博连读,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二)本科专业及特点介绍
目前学院招收社会工作本科专业,该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开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研究方法和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等专业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出国深造,国内读博和在出版社、外企、社区、社会组织及基金会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与成就,他们中的部分人已经成为单位的专业骨干。
(三)社会学院的师资队伍特点
本学院拥有一支较为年轻、充满活力和颇有实力的师资队伍。院长魏礼群是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丰富的科学研究与从政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初步形成建设国家级社会治理智库研究团队和由海内外著名高校毕业人员的团队。学院专任教师26名,博士学位拥有率100%,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研究经验,深受学生欢迎。
(四)社会学院的办学追求
学院致力于给学生提供多样发展、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的空间,愿意为学生提供多样、多元的专业发展途径,培养拥有专业精神、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申请资格:
(一)原则上需为国内985、211高校在校全日制三年级本科生(即2016年应届毕业生);
(二)学习成绩优秀,专业排名前30%以内;
(三)英语水平良好,已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者优先考虑。
四、申请流程
(一)申请起始时间
2015年6月12日至6月20日
(二)申请所需材料
1、申请表1份;
2、个人简历1份;
3、个人陈述1份;
4、本科阶段成绩单(由学校教务部门盖章)1份;
5、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成绩或TOEFL、雅思、GRE/GMAT成绩等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1份。
6、其余体现自身素质的证明材料各1份
(三)申请方式
申请者在社会学院网站下载填写《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首届夏令营报名表》并连同上述材料的扫描件打包压缩并通过E-mail的方式发至bnusociology@163.com(邮件主题写明:申请夏令营—姓名—学校)。纸质材料不需邮寄,报到当天携带即可。
(四)审核工作:
审核工作将于7月1日结束,入选的学生名单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入选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五、活动安排
时间 |
活动安排 |
7月5日 |
14:00后报到 |
7月6日 |
开营仪式 参观校园 Orientation |
7月7日 |
讲座与学术研讨 |
7月8日 |
讲座与学术研讨 |
7月9日 |
分组讨论与成果汇报 |
7月10日 |
个人答辩与结营仪式 |
六、活动说明
活动安排为拟定计划,具体安排可能会适当调整。营员报到后要求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本届夏令营拟招录营员25名,学院将为外地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食宿费用并报销往返北京的车票(火车硬座)。北京本地营员不提供住宿。
营员中表现突出者,且获得所在大学研究生推免资格,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为我院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及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方向学术硕士研究生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七、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58802885
联系人: 刘静
申请表下载: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暑期夏令营学员申请表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