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ry Flew在中央民大作题为《创意产业的演进:创意集群,创意公民和社会网络市场》讲座
作者:伍婷婷 发表时间:2007-10-23
浏览次数:2761
2007年10月23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Terry Flew 教授在中央民族大学文科楼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创意产业的演进——创意集群,创意公民和社会网络市场”(The Evolution of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Creative clusters, Creative Citizens and Social network markets)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民族问题研究创新基地主任杨圣敏教授主持,出席报告会的有副院长张海洋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赵斌副教授及中央民族大学师生100多人。
Flew先生从一份联合国2007人口报告说起,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了城市社会(城市人口大于农村人口),并且年轻人口的比例很高,整个人类城市化、年轻化的趋势就是理解创意产业的背景知识:因为青年总是勇于冒险和积极尝试的一批人。
面对创意产业,产生了推动和抵抗两种不同的力量。推动者认为世界在变,“新”是生命力;抵抗的情绪则认为,创意产业所代表了对“新”的过度迷恋、对“变”的过度坚持,和对自身历史的“无知”。
Terry认为,要认识创意产业,首先必须弄清楚“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定义。创意产业对应于文化,历史上有过三个不同的形式:作为艺术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 as art)对应于“残余”文化(‘residual’culture);作为媒体和工业的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 as media and industry)对应于“宰制”文化(‘dominant’ culture);作为市场和知识/文化的创意经济(creative industries as market and knowledge/culture)则对应于“新兴”文化(‘emergent’ culture)。从1995年至今,“创意产业”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在英国发生,主要集中于创意产业的集群(clusters)和产品生产,他们确认了13个创意产业领域;第二阶段则集中于创意投入(creative inputs),主要包括服务性领域;第三阶段的创意产业则是创意公民(creative citizens)和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培育以及信息互动、共享的时代。在第三阶段里,创意公民所形成的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s)既不是中心化的(centralized),也不是发散式的(distributed),而是一种去中心化的(decentralized)、小群体式(small-groupings)的网络。这种全民参与式的文化创造挑战了企业公司的垄断,使信息交流和知识生产民主化,但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了一些问题。
最后,Terry先生认为,对创意产业的展望,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如果结合了创意产业、社会网络以及全球性的数字普及(universal digital literacy)三者,前景将会极其乐观。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杨圣敏院长在总结中首先感谢了Terry先生精彩的演讲。杨教授认为,泛泛而谈创新或者创意,我们平常都很熟悉,但是把创新和产业结合起来,很多人可能会有点陌生。但是,创意产业是国际学术界、产业界的一个新动向,在澳大利亚,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学里的学院。Terry先生是国际创意产业学术界的权威,一个杂志的主编,中央民族大学请他来,是希望了解国际学术界的新的、前沿的研究动向。和西方相比,我们是比较缺乏创新的。澳大利亚是个发达国家,它所走过的创新之路,我们也可能模仿。Terry先生告诉我们的是,西方国家创新产业走过的道路,它带来了哪些影响,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虽然我们的研究领域不同,但是我们仍然很受启发,创新一定或变成一种生产力,也会很快在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传播开来,并起到积极的作用。杨教授希望在场的同学们今后也会在创新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原文正式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6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