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会议— 国际会议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跨文化交流与海外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作者: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处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8708

成立大会暨开幕式会场

成立大会暨开幕式会场

 

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和郝时远教授为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揭牌

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和郝时远教授为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揭牌

 

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宣读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成立批文

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宣读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成立批文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致辞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致辞

 

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Robert Weller教授作主旨发言

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Robert Weller教授作主旨发言

 

为专委会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为专委会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分组讨论会场

分组讨论会场

 

2014年4月16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一层学术报告厅举行成立大会,并宣告跨文化交流与海外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外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民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夏蓓教授任该专委会主任。

出席此次会议的主要嘉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主任周明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学部委员郝时远,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曹卫东,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副主任王永利,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中国友谊促进会副秘书长高京宁,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副司长吴金光,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教育领导系主任、终身教授严文蕃,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Robert P. Weller(魏乐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谢立中,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高丙中,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副所长阮云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丁宏,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包智明,中国社科院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民族学与人类学教授色音,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政策研究室理论处处长高育红,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朱红文,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夏蓓,人类学研究所韩俊魁副教授,社会发展学院巴战龙副教授、教育学部朱志勇副教授以及北师大相关师生代表。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中山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相关学者及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电视台、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国内相关媒体。

会议由中国友谊促进会联络部副部长、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葛海亭主持。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曹卫东致欢迎词,首先,曹卫东校长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介绍了北师大的历史与发展概况并从国家需要和学科建设的角度指出了海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予以了衷心的祝贺和充分的肯定,并希望该委员会成立后加强与学界、相关业界的联系,从而,推动我校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的实力与社会影响力。

会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宣读了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成立批文并宣布了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特聘专家、特聘海外部主任名单。郝时远、庄孔韶、景军、高丙中等四位国内专家和R.P.Weller(魏乐博)、严文蕃两位外国专家分别被聘为海外文化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及海外部主任。

在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揭牌仪式后,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人类学所所长刘夏蓓教授,就专委会的筹建情况进行了汇报,刘夏蓓主任向大会介绍了成立专委会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刘夏蓓主任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孔子学院发展迅速,但是,伴随中国走出国门,也出现了屡遭经济制裁、邻国失睦、和平崛起被负面化等现象,这一切固然主要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所致,但其中也不乏是我们缺乏对海外文化的深入了解,而海外也不了解中国文化所致,这就构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风险”。而以海外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委会将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海外文化研究,探索跨文化互动与文化交流中文化风险的成因与规律,从而,降低文化风险。刘夏蓓主任还就专委会的定位、发展目标及会员构成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她对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国内外同行同仁所给予的各项帮助和支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随后,来自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副主任王永利致辞,首先,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同时指出海外文化研究成果对中国文化传播的支撑作用。其后,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景军教授等先后致辞,他们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也指出了专委会成立对中国海外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接着,中国社科院院长助理、学部委员郝时远发表了讲话。他认为,目前中国对海外文化的深入研究成果甚少,多限制在旅游观光或个别史实的描述上,缺乏对西方社会的总体认识,他对专委会的成立寄予了热切期望,希望学界共同探讨海外文化研究规律,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最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周明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我国的人类学建设要面向世界,面向全球。讲话主要围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海外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的重要意义进行,对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的成立寄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阶段,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海外部主任Robert P. Weller(美)、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教育领导系主任、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海外部主任严文蕃(美)、北京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海外文化研究专委会特聘专家高丙中,分别从美国学者研究中国,中国学者研究美国,以及中国学者如何看待“中国的海外研究”的交叉视角,进行了精彩的演讲。

当天下午,论坛进入分组讨论阶段。与会代表分别围绕海外研究与文化互动与跨文化交流研究两大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一组议题为海外民族志及海外专题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韩俊魁副教授主持,美国波士顿大学Robert P. Weller(魏乐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所长赵旭东教授进行点评。期间,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荣荣、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阮云星、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龚浩群,分别做了《加州悠然城的民族志研究》,《当代日本人类学知识生产的协同机制: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个案考察》,《基督的流变:美国东镇一位神教会的约定、政体及其现代转型》的发言。

第二组议题为跨境民族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巴战龙主持,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丁宏教授、新疆师范大学教授南快莫德格进行评议。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副教授王越平、龙晓燕教授、李晓斌教授,分别就《灵魂观念、历史记忆与自我建构:越南侬族的取名制度研究》,《从西双版纳到兰纳——泰国清坎傣泐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历史叙述与跨国民族的心理国界——对中缅德昂族历史叙述差异的分析》题目做了报告。

第三组的议题为海外文化传播及孔子学院研究,由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吉和教授主持,由美国麻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严文蕃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张继焦研究员评议。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蔡瑶、荆潇,分别做了题为《神道教与日本民俗文化》,《美国通识教育的人类学研究》,《孔子学院与文化风险研究》的发言。

第四组的议题为跨文化交流与互动,由色音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包智明,北京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高丙中教授评议。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讲师夏循祥、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康敏,分别进行了主题为《香港与中国:边界、边疆与边缘》,《马来西亚本土人类学与中国之比较》的学术报告。

小组讨论气氛热烈,不时激荡出思想的火花。研讨会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圆满闭幕。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