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会议— 国际会议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7届世界大会情况综述
作者:研究会秘书处 发表时间:2013-08-22 浏览次数:6392

 

1、第17届人类学大会的简要情况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7届世界大会(简称“第17届人类学大会”)于2013年8月5日至10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举行。会议主题为:“培养人文精神,面对现实世界(Evolving Humanity, Emerging Worlds)”。这次大会的参会代表来自69个国家,共1340人,提交了1480篇论文。这次大会共举办了212个专题会议、2场名家讲座、3场公开辩论会、1场开放式研讨会、1个图书展览、1个图片展览、多场影视片展播等。

2、中国参会人员情况

中国代表团一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2013年8月5日下午,在英国曼彻斯特市桥水大厅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大会组委会主席John Gledhill提到了2008年在昆明成功举办的第16届大会,并向世界各国的代表分别点名介绍了中国代表团的三位领导:团长吴金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民委国际司副司长)、副团长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秘书长张继焦(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国际企业人类学委员会主席)。

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包括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何少英教授和该校少数民族女性和社会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杨国才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兼西北民族研究院院长文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刘夏蓓、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系主任田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郭宏珍副研究员和李晨生助理研究员、以及广东嘉应学院副校长薛访存教授、房学嘉教授、曹知博教授、肖文评教授、宋德剑教授、周云水教授等。

参加第17届人类学大会的中国学者,还有一些是以个人名义或组织专题会议名义参会的,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吉首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近十家单位。

总体而言,参加这次大会的中国学者,来自16家单位,大约有30多人。

3、这次大会中的几件大事

在这次大会上,发生了几个值得注意的重大事项或重大结果。

(1)争取2018年举办下一届世界大会的主办权。

在这次大会上,巴西击败印度、克罗地亚,获得了2018年举办下一届世界大会的主办权。

2013年8月6日晚上,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主会议大厅,举行“竞争下一届世界大会和下几届中期会议主办权”的会议,全体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会员皆可参加。此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让有意争取主办权的候选单位代表上台演讲、介绍办会的有关情况。参加争夺2018年举办下一届世界大会的四家候选单位分别是:巴西人类学联合会、克罗地亚人类学会和人类学研究所、印度海德拉巴大学、印度KIIT大学等。这次会议之后,投票箱就开始放置在接待大厅里,供大家不记名投票。每个注册参会的人都有资格投一票。

2013年8月9日晚上,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主会议大厅,举行“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会长纳斯教授主持了会议。其中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宣布下一届世界大会的主办地。四家候选单位的代表再次上台演讲,争取选票。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最后投票和计票之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席纳斯教授当众宣布:巴西人类学联合会得267票、克罗地亚人类学会和人类学研究所得98票、印度KIIT大学得84票、印度海德拉巴大学得17票,下一届世界大会的主办国为巴西。具体地点在巴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圣卡塔琳娜州(Santa Catarina)首府弗洛里亚诺波利斯(Florianópolis),承办单位为巴西圣卡塔琳娜联邦大学(UFSC)。

(2)2014-2017年四年间的中期会议。

在2018年举办下一届世界大会之前,还有四年时间,每年将举办一届中期会议。

本次大会之前,日本已获得2014年中期会议的主办权,负责人为联合会秘书长小泉润二教授。在这次大会期间,小泉润二教授多次宣传了即将于2014年5月在千叶市举行的中期会议。这届中期会议将与日本文化人类学会(JASCA)的50周年年会联合举办。

在这次大会期间,没有收到关于其余三年(2015-2017)中期会议的正式申办提案。据说,印度和泰国的有关机构有意申办2015年中期会议、斯洛文尼亚的有关机构有意申办2016年中期会议。

(3)联合会领导班子的构成和选举办法都发生了变化。

第一,领导班子的变化。

执行委员会是联合会的最高领导班子。

新章程规定,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由12人组成,任期一届5年。除原会长之外,其余11人有均等的投票权。

会长1名,任期为一届,之后可作为原会长在执委会工作一届,在此之后不得进入执委会。

资深副会长1名,任期一届,通过选举可以连任一届。

财务官1名,经会员大会选举出任,任期一届,经选举可以连任一届。

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正、副理事长,共2名,代表专业委员会,保持执委会和专业委员会的联络畅通。

副会长4名,分别负责出版、网站、外展以及公共教育工作。副会长任期一届,可以经过执委会推荐连任一届,需执委会多数通过,当事人不得投票。为了保持连续性,连任一届的轮流制可以实行,即四名副会长中有两人在世界大会选出,其他两人一般可以直接连任一期。

与承办世界大会有关的副会长2名:承办下一届世界大会的负责人自动成为1名副会长。这名自动产生的副会长任期一届之后,可以继续被提名成为下一届的1名副会长。

原会长1名,有责任为即将上任的会长提供咨询并引导执委会工作。原会长在执委会无权投票,如辞呈或死亡,不可由他人替补。

第二,选举办法的变化。

执行委员会成员来自三种方式:(1)自动产生的有两名,主办下一届世界大会负责人自动成为副主席、原会长自动成为执委会成员。(2)经专业委员会理事会选举产生的正、副理事长。(3)其他执委会成员都需经过全体会员大会选举产生。候选人的提名需在世界大会前90天提出,若提名人数不够,执委会将提出人选并需得到当事人的同意。提名需来自4个不同国家的个人会员或联合会下属的一个组织或法人提出。提名材料包括两个。一是一页纸的个人简历,一是一页纸的个人为联合会做出贡献的工作计划。

全体会员大会由付费会员组成,作为联合会的立法、执行以及裁决权威机构。全体会员大会至少每五年召开一次。主持全体会员会议者必须是联合会会长或资深副会长。全体会员大会法定人数为会议举行之际所有付费会员的一半以上,秘书长必须说明届时的会员总数,认定法定人数后宣布开会。全体会员大会的多数决定需经过网络投票,投票时间为30天。

目前,执行委员会的新领导班子还没有完全产生。作为新章程生效的过渡手段,第一次电子选举将在曼彻斯特大会结束60天内举行。执委会现任成员和新成员将共同工作,直到选举终结。

(4)新设立了“专业委员会理事会”。

在第17届人类学大会期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设立了一个新的管理机构——专业委员会理事会(Council of Commissions)。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现共有30个不同的专业委员会,如老龄化与老年人委员会、民间法与法律多元化委员会、旅游人类学委员会等。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不同专业的委员会,决定设立一个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与各专业委员会之间的中间层面,设立一个新的管理机构——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并选出正、副理事长各一名。

经过一段时间的提名与筹备,2013年8月8日晚上,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罗斯科(Roscoe)教学楼第一阶梯教室(A Theatre)举行选举会议。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成员与各专业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有资格参加;只有专业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有资格投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包括主席)如果不在专业委员会担任领导职务,有权利发表个人意见,但无权投票。

参加竞选的有四位,分别是妇女委员会的Channa(印度)、都市人类学委员会的Giuliana B. Prato(英国)、企业人类学委员会的张继焦(中国)、理论人类学委员会的Aleksandar Boškovi?(塞尔维亚)。

经过资格审查和讨论,由于8月6日妇女委员会进行了选举,Channa不再担任主席,该委员会已选出新的主席,所以, 印度学者Channa没有资格参选。塞尔维亚学者Aleksandar Boškovi?虽然报名晚一些,但他是理论人类学委员会的新任主席,有资格参选。这样,Giuliana B. Prato、张继焦、Aleksandar Boškovi?等三个人,有资格参选。

经过参会各专业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的不记名投票,最后,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及英国肯特大学Giuliana B. Prato博士、企业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继焦博士,分别被推选为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正、副理事长。他们俩也顺理成章地自动成为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的常委。

(5)各专业委员会的变动

目前,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旗下,共有30个不同专业或研究领域的委员会。

2013年8月9日晚上,经“全体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取消或整改6个专业委员会的决定。

第一,有3个专业委员会将被取消,其主席也自动被免除。它们分别是:

? 灵长类动物学委员会(Commission on Primatology),主席Morihiko Okada。

? 数学人类学委员会(Commission on the Anthropology of Mathematics),主席Paul W. Dixon。

? 生物伦理学委员会(Commission on Bioethics),主席Charles Susanne。

第二,有3个专业委员会虽然没有被取消,但将由新任命的主席进行重组。它们分别是:

? 全球变迁的人类学研究委员会(Commission on Anthropological Dimensions of Global Change),新任主席Winnie Lem。

? 政策与实践人类学委员会(Commission on Anthropology in Policy and Practice),新任主席Soumendra Patnaik。

? 人文生态学委员会(Commission on Human Ecology),新任主席Thomas Reuter。

此外,在这次大会期间,有一些专业委员会召开自己工作会议,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

这次大会期间,收到了一些设立新的专业委员会的提案,虽然已开会讨论,但没有形成最后的决议。可能,此类事情将留给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来操办。

(6)选出了3位荣誉会员。

2013年8月9日晚上,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主会议大厅,纳斯会长主持举行了“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推选产生了3位荣誉会员。他们分别是:

? 印度加尔各答大学人类学系创办人Buddhadeb Chaudhuri教授。

? 英国剑桥大学John (Jack) Rankine Goody爵士、教授。

?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Sherry Beth Ortner教授。

4、这次大会的总体情况

第17届人类学大会的总体情况如下:

(1)参会人数,报名有意参会的为1407人,实际到场参会的为1340人,有67人(约5%)报了名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前来参会。

(2)参会国家和地区。参会代表来自69个国家。其中,来自欧洲的有660多人(约占参会人员的一半,英国学者占欧洲学者的四成多)、来自南亚的约260人、来自东亚的约170人、来自美国的有近150人、来自加拿大的有40多人、来自南美洲的约120人,来自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等地区的都不足50人。

(3)专题会议方面,有意向举行的为285个,实际举行的为212个(占74.4%),减少了25.6%。在会议期间,我们可以看到有约四成的会议室是空无一人的。

(4)提交论文方面,有意向提交的为3332篇,实际提交的为1480篇(占44.4%)。有1852篇论文(占多半,55.6%)本来是为参加这次大会而准备的,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完成或提交。

5、总结

总的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看法和体会:

(1)与我国2009年在昆明举办的人类学大会约5000人参会规模相比,前后两届大会的规模明显都太小了(2003年在意大利举行的人类学大会只有近800人参会的规模、2013年英国本次大会只有1340人参会的规模),这再次证明我国2009年在昆明举办的人类学大会是相当成功的。

(2)自2009年昆明人类学大会之后,中国学者参加此类大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3)我研究会副秘书长张继焦被推选为“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并自动成为联合会执行委员会的常委。这是我国学者参加这次大会的重要收获之一。

(4)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当中,目前其领导班子的构成和选举办法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并设立了一个新的管理机构——专业委员会理事会。

(5)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B类组织,具有世界影响力,我们应持续关注和参加其组织的活动,如积极参加其年度性的中期会议和5年一次的世界大会。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