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会议— 国际会议

“西夏语文与华北宗教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台北召开
作者:孙伯君 发表时间:2010-01-12 浏览次数:3034

        2009年12月18日-22日,“西夏语文与华北宗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台北召开。此次会议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和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中心协办,来自俄国、法国、美国、日本、挪威、英国、德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史金波、聂鸿音、孙伯君研究员和研究生院的安娅博士作为大陆学者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总分两场,前一场并开幕式在中央研究院举行,开幕式上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孙天心研究员做简短的致辞后,学者即就“西夏语文”中存在的语音、词汇、语法、文献解读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演讲并进行了热烈讨论,共有6场报告,宣读论文14篇;后一场于21日移至宜兰佛光大学举行,主要围绕西夏文献所映射的宗教文化与唐宋元明时期华北宗教的关联展开,分8场报告,宣读论文16篇。
        随着黑水城文献的陆续刊布,西夏文文献的解读以及通过文献对西夏语的进一步认识已经成为当前西夏学界研究的热点。而随着西夏语相关知识的逐渐丰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西夏语作为藏缅语族古代语言的重要性,开始着力把现有研究成果用于与现代川西诸藏缅语言的比较,同时,随着现代藏缅语支语言调查的深入,其语言面貌也在不断启发西夏学者思考西夏语的形式,从而增进了人们对西夏语的深入探索。本次“西夏语文”专题研讨的核心议题涵盖了译自汉传、藏传西夏文献的翻译、校注,西夏语与现代川西的嘉绒语诸方言音节结构的比较,通过藏文标音对西夏语的重新考察,西夏语格标记的系统讨论,等等,可以说涉及和反映了西夏学研究的各种前沿问题。
        西夏遗存文献大部分是佛经,从现存佛经来考察,西夏佛教除与中原佛教交往甚密外,又上承敦煌、吐蕃,下启元代。曾经影响了整个华北广大地域的以辽代道厄殳《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为代表的圆教与准提信仰,在西夏遗存文献中有广泛的反映,说明西夏的佛教曾深受唐、宋及辽代佛教的影响。而元代结集的《大乘要道密集》中有很多经典映射了吐蕃密教与西夏佛教的关联,无疑确证了藏传佛教在西夏晚期的河西地区的流行程度。此次会议学者立足于吐蕃、辽代、唐宋文献,对与西夏相关的各个时间层面的材料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此前有关西夏宗教的研究成果,客观上对华北宗教的流传脉络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勾勒。同时,会议期间学者所报告的关于一行慧觉和白云宗的新材料,对于考察西夏裔僧侣在元代的活动情况,对全面认识河西地区传承的密教和华严信仰,乃至对进一步确定黑水城文献的性质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学者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几种明代新译藏传经典的研究也给会议带来了新的信息,说明元代一度盛行的喜金刚修习法门并未因元代的灭亡而式微,而是在明代继续广为传承。
        在大会的闭幕式上,史金波研究员受邀做特别发言,感谢大会对西夏学各个领域研究的积极推动。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