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会议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和国际节庆协会继续主办第五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由民族节庆专委会和梧州人民政府承办,于2014年11月在广西梧州举行。
“中国民族节庆峰会”已连续举办四届,得到了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新闻办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支持。第五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将继续由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指导,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和国际节庆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梧州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地方节庆组织的代表以及我国民族节庆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从业人员齐聚梧州,共赴节庆盛会,共谋节庆发展。大家热情高涨,好评如潮,反响十分热烈,民族节庆文化的展示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全体工作人员高效尽职地完成大会各项工作,会议非常成功。现将峰会情况综述如下:
一、峰会基本情况
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国际节庆协会联合主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梧州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旅游局等部委支持。
出席会议的有全国政协民宗委原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国家民委政法司巡视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国家民委巡视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杰,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邓宗德,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委会主任张刚,梧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朱学庆、梧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浩岭、梧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朱艳华、梧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钟碧珍、梧州市政协副主席梁华,以及全国政协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地方节庆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媒体、从业人员出席开幕式。
本届峰会为了扶持和打造一批民族节庆知名品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继续举办年度性的“中国优秀节庆”推荐评选活动,并在峰会期间进行公布和表彰。
二、峰会内容
本届峰会以“打造民族节庆品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主题,大会分为大会开幕式及主旨发言、各专题论坛和“中国优秀节庆”颁奖晚会三部分。
(一)开幕式及主旨发言
开幕式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局原局长王国泰主持。 首先由国家民委政法司巡视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同志致辞,对各位领导、地方代表、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在全国民族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之际,中国民族节庆峰会在广西梧州召开,民族节庆产业的发展,应当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梧州市市长朱学庆在致辞中说,梧州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有壮、瑶、苗、侗等30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传承良好,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在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上,梧州及梧州宝石节分别被评为“中国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和“最具国际影响力民族节庆”。朱学庆说,中国民族节庆峰会是国内节庆领域最有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行业盛会之一,而每年一届的梧州宝石节,是梧州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节庆活动和经贸盛会。第五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选择在梧州,选在第十一届梧州宝石节期间举办,既是对梧州和梧州宝石节的充分肯定,又是对梧州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打造民族节庆品牌,办好梧州宝石节的鼓励和鞭策。相信在国家民委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的指导下,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梧州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会越做越好,梧州宝石节会越办越好,第五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取得圆满成功。
全国政协民宗委原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同志讲话,梳理了民族节庆产业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建议各地节庆工作者转变思路,在节庆活动的市场运作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上着力,促进节庆产业繁荣发展;他强调,节庆专委会给各地办节者、企业、专家学者、媒体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要利用好这个节庆交流平台,将节庆行业的最新理论、最新政策、最新方法,传达给各地方办节组织,加强节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节庆科学、健康、蓬勃发展之路。
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邓宗德同志做了主题为《旅游—节庆—标准》的主旨报告,回顾了中国旅游产业由旅游事业、旅游产业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发展阶段,强调各地节庆活动要以标准化为抓手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发挥民族节庆产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引领和规范旅游业健康发展。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委会主任张刚同志就“2014中国优秀民族节庆”评选规则作了全面的介绍,评选活动依据和参照国际节庆协会的权威评选标准,特设置“最具民族特色节庆”、“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最具创新价值节庆”、“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地区)”、“年度节庆人物”等五个奖项。各节庆组织单位可通过各地方民族事务、文化、宣传等部门统一组织本区域内的节庆活动主办、承办单位报名、专家推荐、活动官网报名等方式参与“中国优秀节庆”评选。“中国优秀节庆”的评选标准由专家评分和网络投票组成。专家评分的权重占80%,网络投票的权重占20%,专家评分综合网上公示阶段的网络投票后,形成最终获奖名单。
(二)专题会议论坛
11月1日下午分为两专题会议进行讨论。
第一论坛主题为:“节庆管理及市场化运作”;论坛主席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委会主任张刚同志担任,周明甫主任出席,各地方节庆代表就规范管理节庆及市场化运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张刚主任从政策层面上给予详细解答。
第二论坛主题为:“节庆旅游与品牌打造”;论坛主席由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邓宗德同志担任,黄忠彩秘书长;国家民委巡视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杰教授就“城市旅游及节庆举办“作了主旨发言;各地方节庆代表相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黄忠彩秘书长就当代节庆面临的机遇如何创新、发展、还节于民,现实新的经济增长、塑造地方品牌和形象的节庆产业,又要享受节庆带给我们的欢乐、和谐和幸福的文化消费给予了重要阐述分析。
(三)2014中国优秀节庆”颁奖晚会
为了“打造民族节庆品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自今年8月开始,“2014中国优秀节庆”评选活动秉承公平、公益、科学的原则,对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机构规范健全、社会经济效益良好、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大型节庆活动进行公开报名参与推荐评选活动。
11月1日晚在广西梧州市文化中心举行了“时尚中国”宝石饰品设计大赛暨中国优秀民族节庆颁奖晚会,对由大众网络投票、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举办的节庆活动中评选出的本年度“最具民族特色节庆”、“最具国际影响力节庆”、“最具创新价值节庆”、“最具魅力节庆城市(地区)”、“年度节庆人物”等五个奖项进行了表彰。
最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黄忠彩秘书长对晚会做了总结性的讲话,对中国优秀民族节庆五个奖项和宝石饰品设计大赛一、二、等奖都已名花有主,再次对获得获奖者表示热烈祝贺!他最后指出,第十一届梧州宝石节宝石饰品设计大赛和中国优秀民族节庆评选活动的成功举办,取得了令各方都满意的总体效果,这离不开在座各位的支持、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向国际节庆协会、国家民委、文化部、国际旅游局等联办协办单位表示感谢,向承办单位、东道主梧州人民政府出色的组织水平和周到的接待服务致以诚挚的谢意。
三、关于进一步办好民族节庆峰会的体会建议
(一)领导高度重视,各方大力支持,是办好峰会工作的首要条件。
此次峰会从筹备到举办,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筹备过程中,全国政协民宗委原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高度重视,作了重要批示。国家民委政法司巡视员、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也多次亲临专委会,指导峰会的流程内容的设计工作;同时出席开幕式。
国家旅游局副巡视员邓宗德,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民族节庆专委会主任张刚多次参与峰会的筹备评选工作;在开幕式上都做了精彩讲话。
(二)以节庆专委会为沟通平台,面向全国各地和欠发达地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扶持一批优秀民族节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团结大家庭教育活动。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这里生活着壮族、苗族、瑶族等超过20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2个,另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白族、藏族、黎族、土家族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壮族是广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通过这次峰会,增强了广西各族民众对“四个认同”和“两个共同”的感性认识,凸显了“民族团结”和“有国才有家”的重要性。
(三)有效整合各界资源,是举办好节庆峰会工作的重要保证。
“中国民族节庆峰会”已连续举办五届,承前启后,继续寻求与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新闻办领导的支持,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以节庆专委会节庆研究、专家为基础,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为依托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
通过本届峰会的成功举办,改进完善的几点建议:一是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二是尽早落实峰会举办地及参会人员的准备工作;三是各个专题论坛要精心设计论坛主题组织好专题会议;四是进一步完善优秀民族节庆的活动内容及推荐工作,考虑是否设立奖金;五是丰富增加峰会期间展览内容;六是邀请政界、企业界的代表,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为节庆产业化提供平台。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
2014年11月10日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