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会议全景
三江源会议代表发言和讨论
2010年1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三江源生态移民与游牧民定居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虹研究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研究员、福特基金会白爱莲博士等与国内学术届的30多名专家学者就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问题进行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郝时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2005年,国家投资75个亿成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09年,已经落实的资金近30亿元,三江源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遏制了过去环境恶化的趋势。但是所面临的问题应该说还是相当严峻的。三江源所涉及到的这样一个生态治理,特别是在相应的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农牧民,他们的生计问题和人的发展问题如何解决。此外,人的发展所涉及到的教育、卫生、整个人的素质的提高的一系列问题,都会在这个移民定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现在地方政府从培训、就业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会上提交的调查报告来看,还并不是很稳定,从观念上、从行为方式上、从整个对这样一个定居生活的适应过程,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包括社会问题、政策落实的成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必要进一步的去深化研究。另外,青海三江源的移民定居与其他地方有较大的差别,包括民族的差别、文化的差别、观念的差别、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差别等等这样一些多样性,都是未来研究过程中需要把握的一些特点。
王虹、李红杰和白爱莲在发言中希望学者们针对三江源移民定居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案,拿出更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提交给国家有关决策部门参考。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成立了《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和《生态环境恶化与定居化研究》两个课题组,十多位学者从历史、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学科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和游牧民定居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取得了较丰硕的第一手资料。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围绕生态移民与游牧民定居的关系,生态移民的动因和方式,游牧民定居模式,定居生活和后续产业,定居化与牧区的基础教育问题,雪灾救助与缓解贫困,生态移民与社会脆弱性的再生产,生态移民的政策导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社会学所、民族文学所、数技经所、世界历史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由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课题组筹备组织。
“三江源生态移民与游牧民定居”学术交流会
Workshop on Eco-resettlement and Nomads Sedentarization
议程
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上午
8:00-9:00 报到(和敬府宾馆四层会议室,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
9:00 会议开始
9:00-10:00 主持人介绍来宾,领导讲话
主持:扎洛博士(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所长助理、科研处处长)
1.郝时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王 虹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3.李红杰教授(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4.白爱莲博士(福特基金会北京办事处,环境与发展项目官员)
10:00-10:15 茶歇
10:20-11:40 代表发言
主持:方素梅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所)
1.梁景之(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三江源地区游牧民定居问题调查》
2.扎洛(中国社科院民族所):《雪灾救助与缓解贫困:三江源地区案例分析》
3.罗绒战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对藏族地区“惜杀惜售”问题的讨论》
4.东主才让(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定居生活和后续产业:三江源生态移民访谈》
5.杜发春(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多维视角:政府、非政府组织、牧民和宗教人士的不同观点》
11:40-12:10 提问和讨论
12:20-1:30 午餐
1月15日下午 代表发言和讨论
2:00-3:00 代表发言
主持:色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
1.张继焦(中国社科院民族所):《长江源生态移民的自然因素分析:治多县和曲玛莱县调查》
2.李秀英(中央民族大学):《黄河源生态移民对结核病的文化阐释:玛多县河源新村调查》
3.张小敏(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就业选择:典型案例》
4.王剑峰(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生态移民村的公共管理》
3:00-3:30 提问和讨论
3:30-3:50 茶歇
3:50-4:50 代表发言
主持:王晓毅教授(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
1.方素梅(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定居化与青海牧区的基础教育问题》
2.卢梅(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定居化过程中的牧民就业问题》
3.荀丽丽(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生态移民与社会脆弱性的再生产:以内蒙古S旗为例》
4.何群(内蒙古师范大学):《生态移民应注意对移民群体社会、文化型态的重新估价: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生态移民反思》
4:50-5:30 提问和讨论
5:30-6:00 会议总结
6:30-8:30 晚宴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