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0日上午,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副主席彼特·斯戈尔尼克(Peter J. K. Skalnik)教授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并做了题为“当今政治人类学研究的主题”和“东中欧社会文化人类学概况”的学术演讲,有60余位学者和研究生到场。演讲内容精彩,交流和讨论热烈。
中午,郝时远所长与彼特教授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面和交流,并设宴款待了来访的贵宾。
在此次学术演讲中,彼特教授指出,全球化对民主的诉求,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平等意识空前增强,也使各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分裂意识变得突出起来。彼特教授着重探讨了存在于亚洲、非洲和大洋州不同民族之中的酋邦制形态及其内在运行机制。他指出,一旦谈起政治,人们就想起国家,认为国家包括无所不包、无所不能,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现代国家概念受到了挑战。世界各地的酋邦制现在都还在发挥作用。酋邦制比现代国家更为民主、更为开放,也没有现代国家那么腐败。我们可以利用酋邦制的一些管理原则来改进现代国家的管理机制。总之,一些传统的社会组织具有弥补现代国家机制不足的优势,应辩证地看待传统社会组织,并扬长避短。
在谈到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的主题“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时,彼特教授表示,文化多样性无处不在,不同的文化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激励的,应当允许文化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并鼓励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彼特教授还指出,很多人认为,人类学是研究他者、异类的学科,其实人类学应该是研究者反观自照的一面镜子。
彼特教授此行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8)世界大会筹备委员会为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在中国巡回讲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今后两年的时间里还将举办多次。此次,他将访问在北京的2008世界大会筹备委员会领导和有关科研机构。他希望,这次访问不但是为中国筹备2008世界大会加油和助威,也想以此推动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向全社会普通百姓的普及。
彼特·斯戈尔尼克博士、教授,1945年生,现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副主席、捷克帕尔杜比采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兼任波兰华沙大学教授,曾任捷克驻黎巴嫩大使,学术专长是政治人类学。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