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4日上午,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多彩中华.我们共同的家” 巡展山西首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国家民委专职委员管培俊在展览开幕式上作了主旨讲话,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白云,山西省人大副主任周然,国家民委原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国家民委办公厅巡视员、副主任普永生,国家民委研究室巡视员、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国家民委文宣司巡视员李建辉,中国民族博物馆馆长顾群,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韦荣慧,山西省民委主任高建,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宋文彬,山西省博物院院长石金鸣等领导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山西省民委全体同志集体组织参加了展览开幕式。
一、展览基本情况
为迎接今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胜利召开,落实委领导的批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和中国民族博物馆共同策划了“多彩中华•我们共同的家”展览全国巡展。
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双方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议,研讨展陈大纲,调整参展文物,力争办一个高品质、高层次的巡展,向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献礼。经过多次协商,巡展首站选择在汉族人口比重较高的山西省会太原市,根据承展单位山西省博物院的场地情况,此次展览展示面积为2000平米,分为“家和万事兴”、“百花竞芬芳”两大部分,共展出中国56个民族近500件(组)展品和大量资料图书。“家和万事兴”部分回顾了秦汉时期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密切交往、相互融合中由“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各民族对国家的贡献,建国60余年来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展示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进步。“百花竞芳芬”部分从语言文字、服饰、婚俗、染织绣、宗教、建筑、饮食、音乐舞蹈、体育等文化形态方面展示了少数民族创造并保存的多彩文化。
此外,展览期间,还陆续举办民族文化、民族政策系列讲座、民族服饰及歌舞表演、民族知识竞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系列活动。
二、展览效果引起轰动,观众反响强烈
展览受到山西省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展览开幕式当天,许多热情的观众冒着酷暑早早地在展厅门前排队等候。当展览在美妙的民族歌舞展演中开展时,展览大厅挤满了踊跃的观众,他们为精彩的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苗族、满族歌舞及民族服饰表演不时报以阵阵热烈的掌声。
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白云在参观展览时说,中国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很大贡献,感谢主办方为山西送来这么重要和精彩的民族文化展览。很多观众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普遍反映展品很精美,展览生动有趣,表演丰富多彩。开展当天就收到不少观众留言。
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太原晚报、山西青年报、太原电视台、山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日报、三晋都市报、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国家文物局网站、西藏网等诸多媒体高度关注此次展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报道。还有观众现场发微信、微博对展览广泛传播。
这次展览为期两个月至8月中旬结束,届时正值学校暑期,从6月21日开始,山西博物院将在展厅启动民族知识小课堂,届时会有众多的大学和中小学生来参观展览和互动,因此,这次展览将会使大批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民族团结教育,对下一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感知中华各民族多元文化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体看,展览取得了如下成效:
(一)宣传和普及了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
通过展览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广大观众宣传和普及了民族知识、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成就,展示了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让广大观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了解了中国各民族对祖国的贡献,从而激励各民族为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有观众说,以前对民族政策的理解只是“高考加分”,这次通过展览才看到政府有很多举措。
(二)加深了汉族地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中国的少数民族虽然历经岁月的变迁,但是大都保留着自己独特、鲜明的传统文化。各民族极具特点的语言文字,神秘的宗教,古朴的音乐舞蹈,别致的建筑风格,独特的节日、婚俗、饮食、服饰、体育、医药、工艺美术、民间文学等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动人画面。也正因为此,中华文化才具有多元的特点。通过参观展览,观众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观众表示,中华文化灿若繁星,民族文化更是朵夺目的奇葩,了解她,学习她,传承她,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荣誉。
其中观众乔张亮在留言中写道,56个民族56朵花,在民族大花园里的每一朵花尽情绽放,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明,汇聚成文化。每一件服饰是一部民族史书,每幅照片是一次历史回望,每一次观看都是一次时空的穿越!展览让我们作为内地省份山西的观众感受到多彩的民族文化,被歌舞震撼,被图片吸引,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三)促进了民族团结与和谐
中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自远古时代起,我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中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56个兄弟民族共同铸就了多元一体、繁荣兴旺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此次展览的主题。
当下,新疆恐怖势力猖獗,为了让内地的观众更加了解维吾尔族及其文化,主办方特别在开幕式上设计了维吾尔族的歌舞和服饰表演节目。演员买卖提江,克服了路途遥远和清真饮食的诸多困难专门从乌鲁木齐赶来参加开幕式演出,他感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到山西内地来演出,这里的观众不仅没有歧视而且太喜欢我,从头天晚上的彩排到演出他们都要和我照相。他们对我很热情,他们的院长安排我去山西晋祠参观,看了古代的建筑保留这么好,百分之70的文化在山西,这里应当是中国的博物院才对!我特别激动。司机和工作人员对我接待非常周到,我很感动,我希望主办方再安排我们多一些节目来山西表演。”
很多观众表示,这样的展览,非常生动,有极大的教育意义。特别对增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民族团结与和谐,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山西省民委民族处处长白源说不断接到电话对展览的称赞和肯定。特别感谢主办方为山西的民族团结工作做出贡献。开幕式当天,民委主任高键看完展览现场部署请30家媒体加大力度宣传报道。
还有观众留言:中华民族从五千年前走来,我深深为我们有多民族荟萃而成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
专门从杭州赶来参加开幕式的艺术家梅思香留言说,“因为工作,我不得不离开。这个展览带给我很多遐想,从古到今,民族间再多的差异,却因为亲情和艺术而融合,最求美,寻找爱是人类共同的发心,这种精神似一条纽带紧紧地把56个民族团结一条心,共同创造,共同发展,为了更美的明天。”
(四)增强了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此次展览特别设计了一个即简单又有民族特色的开幕式,在开幕式当天,主办方特别邀请了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他们分别来自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新疆乌鲁木齐市、土家族织锦等。他们精彩的原生态演出不仅赢得山西观众的高度赞誉也增强演员自身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举办这次展览的经验与体会
这次巡展丰富了我们的展陈理念,积累了展览的实战经验,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经验体会: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各方大力支持。在展览立项和筹备过程中,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民委主任王正伟、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等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多次作了重要批示。山西省民委、山西省文物局领导也多次亲临山西博物院,指导展陈大纲修定与展陈设计工作。山西博物院更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全方位配合,与中国民族博物馆做到了无缝对接。
二是以博物馆为展示平台,重点在汉族地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山西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藏族等45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占全省总人口的99.7%,是绝对主体民族,而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全省总人口的0.3%。山西也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在3571万人口的内陆大省的省级博物院举办以“民族家园文化”为主题的展览,这还是第一次。通过这次巡展,增强了山西各族民众对“四个认同”和“两个共同”的感性认识,凸显了“民族团结”和“有国才有家”的重要性。
三是整合各界资源,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这次巡展,以2009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16次世界大会“多彩中华•中国的少数民族”展览为主体结构,以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基础,整合河北丰宁县满族博物馆、北川羌族博物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旗博物馆、北京东旭博物馆等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和中国民族博物馆作为“国字号”单位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
四是创新展陈模式,最大限度赢得观众。这次特展的主题是以家为核心,本着“立体展示,动静结合,回归自然,回归民众”的展陈理念,在民族文化的静态展示中,增加了“民族服饰”的模特走秀,这种动静结合的展陈模式,让各年龄段观众眼睛为之一亮。在民族文化的静态展示中,增加了非遗产品现场制作、网络民族知识竞赛等互动项目,同时组织中小学生有序参观展览,在中小学中开展“民族团结”与“爱国爱家”主题教育,使“民族团结”教育入心、入脑,极大地提升了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