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会新闻

第四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议综述
作者: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处 发表时间:2013-11-19 浏览次数:1825

 

2013年10月19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在中央民族大学成功举办。本届会议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近70所高校的120余名代表参会。会间,与会代表针对当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界的现状与展望,以及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设想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卓有成效。

会议的上半场主旨发言由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巡视员、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同志,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杨昌儒教授等多位领导和老师发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昌东同志主持了会议。

黄忠彩同志首先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前几届的举办情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对本届承办方的辛苦工作表示感谢。其次他针对当前的一些问题做了两个方面的汇报。第一是通报了是目前民族工作调研的情况。他向在座各位学科负责人通报了十个方面的调研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第二是汇报了关于研究会目前的工作情况。他提到,研究会在学界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活动,如每年举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高级青年学者研修班,开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站,每年举办中国民族旅游论坛、中国民族关系论坛、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以及每年组织和参加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负责人联席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和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世界大会和中期会议。发言的最后,他还建议专家学者着重关注和研究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民族意识与民族融合、民族优惠政策受体、民族地区维稳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

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以及贵州民族大学的代表接着进行了大会主旨发言。他们作为学科负责人的代表,和其它与会代表一起分享了内蒙古大学及贵州民族大学的民族学学院建设历史和学科发展经验。道尔吉教授的发言提到内蒙古大学的学科发展是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内大的民族学等相关学科专业始终关注内蒙古自治区亟需解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成果颇丰。由于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因此获得了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科及学院发展很快。贵州民族大学的代表详细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目前的学院建设及学科发展情况及下一步的发展展望。从他的介绍中可以发现,贵州民族大学现在的民族学学科发展在师资队伍、学科设置、科研交流、学科优势建设、社会服务及研究生教育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在大会的第二个环节专家学者围绕着由引言人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苏发祥教授的发言引出的问题,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讨论的话题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外人类学学科发展程度问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很好的阶段,与国外相比,我们的发展势头强劲,而且西方一直期待能够听到一种“来自东方的声音”。其中,北京大学教授王铭铭提到,“总体说来我们处在世界上大家的期待很高的环境中,原因一方面也是西方人类学的萧条,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学科点越来越多。”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做到既不骄傲自大,又不妄自菲薄,要结合国际话语轨道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在这个方面,云南民族大学沈海梅老师特别说到,“无论中国影响力多大,还应该在国际人类学秩序当中说话。因此中国人类学可能应该归于国际秩序内,这样才可以有对话和回应,体现中国经验的意义。”

二、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东西部差距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目前我国在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上的确存在着东西部差距问题,这可能和学科史关系很大。如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老师提到的,“说到民族学人类学关系,为什么有差异,我自己认为是不同的学术传统造成了差异。我们现在的民族学研究里有一些模式是按照50年代后,分民族研究造成了现在的问题。”也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我国西部的学科发展的确相对滞后,但是也还是不错的,正如彭文斌老师提出的质疑:“我不同意老师提出的差别西部那么糟糕。其实中国人类学黄金时代是在西部创立的,抗战时代到西北区到东南区。另外一个创立的民族识别调查也都是在西部创立的。”造成这种东西部差距的内外因皆不可忽视。学者们认为如果我们立足于当前情况,将我国历史上及现今的人类学民族学家大家成果认真梳理,可能会有诸多发现。

三、人类学民族学专业学者及研究生的民族语言关问题。很多学者提到了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学者及研究生的民族语言文字关问题,如北方民族大学校长赵杰教授提到的。“我们的研究生要过语言文字关,不仅要会少数民族语言,到汉族地区乡村田野去的时候甚至还要过方言关。希望后面的学者八零后九零后一定要好好过语言文字关。”兰州大学徐黎丽教授则希望能够整合优质资源,部分院校的精品民族语言文字课程可以拿出来共享,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以一起参与到该校的民族语言文字课程学习中去。

四、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问题。在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其中,汕头大学田广教授认为,我们的传统研究阵地一直在乡村,但是“在老一辈学者做学问的时候中国城市化程度不到百分之十,到第二代学者的时候中国城市化百分之二十五,我们今天城市化已经达到百分之五十三,未来将达到百分之七十。我们不应该还要把重点放在乡村社会,而把城市这一大部分研究领域让出来。”南京师范大学白友涛教授则认为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和社会学相结合,他说“很多民族问题在我看来都是社会问题,我们要从社会视角看民族问题才能看的更清楚,如果到西部研究会发现,民族问题是镶嵌在西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所以应该强调从社会学更宽阔的社会视角来看。”学者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讨论的热烈而深入。

在联席会议的最后,黄忠彩秘书长总结了这次会议以及学者们的讨论,认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实是如何避免我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学科不被边缘化,如何把民族学人类学变成一门不可或缺的显学。要防止边缘化,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方法要改进,领域要拓宽,要进入主流社会,要上山下海入流,要对政府和社会有建设性作用。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学科发展可以拥有更广阔的疆域,发出自己更大、更强的声音,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