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下称“专委会”)2010年12月20日上午正式在厦门理工学院成立。此举标志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跨境民族、海峡两岸及迁徙民族的自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有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基地,对于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别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厦门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洪碧玲和厦门理工学院院长黄红武等共同为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揭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黄忠彩主持了揭牌仪式。
据了解,民族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是经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旗下设立的分支机构,主要针对存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跨境民族、海峡两岸及迁徙民族的自然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对象,以及国家遗产中的民族文化遗产对拉动区域经济与品牌建立寻找科学的理论支持。
对于专委会最终落户厦门理工学院的原因,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除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外,厦门拥有漆线雕、答嘴鼓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和送王船等8项列入省级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可以为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洪碧玲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专委会落户厦门既是厦门的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厦门有关部门和高校专家要充分借助“专委会”这个平台,加快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促使厦门在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她希望专委会的专家学者能对厦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多提宝贵意见,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和首届中国民族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同时在厦门理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单位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