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会活动— 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节庆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

王重农:当前我国节庆活动发展的形势及对策
作者:中国民族节庆 发表时间:2011-03-14 浏览次数:14

 一、当前我国节庆活动的基本情况
         我国现代节庆活动发展的现状,可用几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叫做:方兴未艾、日渐成熟、效益明显、走向国际、需要提高。具体说:
         1、节庆活动数量逐年增多,扩张趋势十分明显
         这种态势的主要特点是:
         (1)节庆活动的数量、规模大幅度增加。我在编写《现代节庆活动辞典》时,曾统计了一下,我国到2003年末,共有5366个节庆活动,到现在,全国约有8000─10000个现代节庆活动。
         (2)节庆活动涉及的行业更多更广泛。这几年,新举办的节庆活动,涉及到各行各业,诸如文化、艺术、新闻、旅游、经贸、工业、农业、建筑、餐饮、娱乐业等,尤以旅游节庆活动增加最多。
         (3)经济发达地区的节庆活动增长较快。目前,全国的节庆活动较多的省市自治区是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经济发达地区节庆活动在数量、规模等均超过了欠发达地区。
         2、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纵观全国的节庆活动,真正便人印象深刻的,都是注重做文化这篇大文章,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特点:(1)注意挖掘本土文化;(2)坚持弘扬传统文化;(3)大力挖掘独特文化;(4)不断吸收外来文化;(5)继续展示现代文化;(6)积极普及大众文化。
         3、各种节庆活动相互交融,突出现代节庆活动的魅力
         传统的、民族的、宗教的节庆活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现代节庆活动也吸取了许多传统的、民族的、宗教的、法定的节庆活动的独特内容和表现形式来充实自己。
        4、节庆活动逐步走向产业化
         举办节庆活动逐步变为经营节庆产业的活动,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繁荣经济,活跃生活,促进全面协调发展。如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借龙虾大唱经济戏,每年带来的产值超过10亿元,“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超过10亿元,初步形成了10万人的龙虾产业大军,龙虾节真正成了老百姓的致富节。
         5、品牌节庆活动日趋成熟
         经过多年的培育,有些节庆活动已有相当影响,在国内外有很高知名度。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大连国际服装厂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青岛国际啤酒花节、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等。
         6、市场化运作不断得到加强
         现在,节庆活动的策划逐步走向市场化,不少节庆活动已由专门的节庆策划公司进行策划,大大地提高了节庆活动的水平。节庆活动的运作模式也走正逐步由政府主办,走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如中国宜昌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
         7、节庆活动逐步走向国际化
         目前,全国的节庆活动在走向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如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等。
         8、节庆队伍逐步形成,人性化服务不断加强
         各地都培养了一大批专兼职的节庆活动策划、组织、服务队伍,一些专业节庆公司也相继建立,节庆理论的研究人员也越来越多。全国的节庆队伍更加庞大。
         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当前,我国节庆活动发展总的趋势是好的,但在发展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节庆主题策划问题
         节庆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主题是节庆活动策划的核心理念。在策划节庆活动主题时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节庆主题的鲜明性问题。鲜明的主题,会指引着节庆活动各个项目的策划设计和执行,从而使整个节庆活动显得利落不拖沓。例如青岛国际啤酒节从一开始就提出了“青岛与世界干杯”的鲜明主题,为其走向世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节庆活动主题的特色性问题。节庆活动的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节庆活动的主题必须能够结合并准确反映地方的特色。如哈尔滨的冰雪节、山东潍坊风筝节,都是依靠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而成功举办的。
        第三,节庆主题的中心性问题。节庆活动的主题确定后,在各项活动内容和具体细节的安排上都必须要围绕着主题进行,从而把主旋律唱得更加响亮。例如武汉市的知音文化艺术节,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演绎为亲情、友情和爱情,充分凸显“知音”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节庆品牌塑造问题
        成功的节庆品牌是举办地的灵魂和不断追求的目标。节庆品牌塑造应侧重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是节庆品牌定位问题。节庆活动要想具备品牌价值,必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亮点、热点和卖点,对品牌进行准确定位。
        其次,是节庆品牌设计问题。在品牌设计过程中,为节庆活动设计鲜明、简洁的标志等宣传要素是应该的,但更要特别注重节庆活动内容和质量。
        第三,是节庆品牌推广问题。品牌塑造完成后若不对其进行广泛的传播、推广,其效果仍然等于零。例如,福建省莆田市对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的品牌进行综合定位,提炼出了“妈祖文化”这一品牌,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推广,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3、节庆文化挖掘问题
        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反映出特有的文化个性。挖掘节庆文化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首先,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协调性问题。在节庆文化挖掘上应该注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协调,无论是少了传统文化还是缺了现代文化,节庆文化的挖掘都不是完整的,二者要协调互动发展。
        其次,是传统文化的选择性问题。在挖掘地方文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对所有的传统文化兼收并蓄,而应该取精华弃糟粕。对于不太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较原始落后的活动内容,可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改造。
        第三,是传统文化的保护性问题。传统节庆文化的保护是实现节庆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传统文化得以保护,节庆活动才有不断创新的源泉。
        4、市场运作模式问题
        节庆活动的运作模式问题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首先,是对运作模式的认识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都应当找准自己的位置。政府要淡化其主办者的角色,转变为监督者和服务者的角色,企业或行业也要淡化自己参与者、协办者的角色,勇敢担当承办者和主办者的角色。
        其次,是市场运作的方法问题。节庆活动应实行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凝聚包括企业、行业、民间组织等力量来“办节”,把节庆作为商品或品牌来经营,把整个节庆经济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来实施,通过有偿冠名、委托承办、买断举办权、拍卖活动、出售门票、摊位出租等多种市场运作模式来进行。如上海旅游节经过几年的实践,政府正在“淡出”。
        5、节庆发展创新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节庆活动创新,就是把投入整个节庆活动的资源要素和资源条件进行“新的组合”,使节庆活动有新鲜感和吸引力,节庆活动要创新,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认识上的创新。我国是个节庆资源大国,所有这些好的东西,都要继承和发扬。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创新。
        二是纵向上的创新。任何文化都必须不断吸收时代的新内容,更新节庆文化产品。如将节庆活动同旅游产业结合发展节庆旅游,举办各种旅游节庆活动,就是节庆的时代创新。
        三是横向上的创新。在文化全球化视野之下,我们还要注意吸收国内外其它文化的先进成分,从而实现节庆活动的国际化。例如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不仅邀请了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歌手齐展歌喉,而且开展了东南亚风情夜晚会和“八桂狂欢游”、“狂欢巴西”等一系列特色鲜明中外文化艺术活动。
        三、加快我国节庆活动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节庆活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和制约节庆事业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对这些问题,当前应采取一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1、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要加强领导,首先必须进一步提高对举办节庆活动的认识,特别是各级领导要克服对节庆活动不重视、不研究、不管理的思想,真正认识举办节庆活动、发展节庆经济和节庆文化,是提升城市功能和整体形象的重要措施;是创新城市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是加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步骤。因此,要把节庆活动纳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相互配合;不断加强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经验;统筹规划本地区的节庆活动;建立节庆信息网络,掌握节庆活动的信息,以进一步推动当地节庆活动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2、壮大实力,打造品牌
        要在打造节庆活动品牌上下大功夫,一定要明确举办节庆的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方向;要突出当地特点,整合节庆资源;要直接面向市场,调整经营思路和运行机制;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创造更多的亮点、看点和卖点,努力培育品牌节庆活动。
        3、制定政策,推动发展
        节庆活动要发展、要提高,必须要有政策的扶持,因此,各地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有利于节庆活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特别是有利于节庆文化、节庆产业、节庆经济发展、节庆人才培养、节庆赞助事务的优惠政策。
        4、加强合作,共同提高
        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节庆活动与节庆活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互相配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打造节庆活动品牌。
        5、狠抓产业,综合开发
        要从政策入手,大力发展节庆产业,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各方面的发展。组织方方面面进行调查研究,切实解决节庆活动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节庆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
        6、走向国际,共谋发展
        要进一步弄清节庆活动国际化的内涵,切实增加节庆活动国际化的内容,切实加强与国外节庆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切实加强与国外节庆活动的交流与合作,使本地的节庆活动与国际接轨,把节庆活动打造成为具有影响的、世界级的节庆活动。
        7、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一定要善于运用一切宣传工具,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点,宣传好节庆活动,扩大节庆影响力。宣传中要突出节庆主题,突出活动重点,突出节庆活动的亮点和看点,采取立体式、大规模、多角度、全过程的宣传格局。
        8、加强研究,提高水平
        要采取多种方式,继续开展节庆活动的理论研究,把各地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新经验、新特点、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新模式等,加以总结提高,上升到理论,从而指导各地节庆活动的深入开展。各地要为节庆理论工作者开展节庆研究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必要的帮助。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