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研究会活动— “多彩中华.我们共同的家” 巡展

”多彩中华:我们共同的家“巡展简报第三期
最炫民族风
作者:中国民族博物馆 发表时间:2014-07-10 浏览次数:879

 

山西博物院从本周开始实施最炫民族风民族文化小课堂。具体分为知识导览区和体验区:导览区内容有行走56个少数民族分布图,少数民族节日摘表,笔尖上的秘密(体验民族文字印章),“衣”脉相承话民族,民族婚俗知多少?经纬间的创造——染织绣,多元的民族宗教,凝固的智慧——建筑艺术,舌尖上的中国,来自民族的天籁之音,民族体育中国精神。动手体验区有互动知识问答“我的民族文字印章”,多彩服饰涂色,“张冠”勿“李戴”,贴画“衣”脉相承。这样的形式很受观众喜欢,他们都是提前在博物院的网站上预约而来,非常认真听讲认真体验,每天限制200人,互动性很强。

展览的第一部分主题是“家和万事兴”,我们发现,许多观众常常驻足在锡伯族西迁路线图前,我们便主动向他们讲起18世纪中叶,为了领土完整、国家安全、边疆稳定,一支锡伯族劲旅奉旨“西迁”固边安民,万里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风风雨雨,坎坎坷坷,风餐露宿,终究未辱使命。250多年来,他们与新疆各族人民相濡以沫、荣辱与共、同甘共苦,携手戍边、屯垦、开发、建设,不仅谱写了发人震撼的军旅长征史诗,而且唱响了豪情万丈的民族精神凯歌,凝结、铸就成“爱国奉献、坚忍不拔、合舟共济”的“西迁”精神。许多观众激动不已,感叹这个民族的伟大!当讲到塔吉克族巴亚克一家祖孙三代守护着被称为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口岸,柯尔克孜族布茹玛汗•毛勒朵在素有“死亡幽谷”之称的高原山口一住就是50年,护边行程10万公里。大凡她走过的地方都留下她用石头刻写的“中国”。在我国2.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防线上,居住着33个跨界民族。他们成为国家一支不拿枪的军队,不拿薪饷永不退役的边防军,他们为保卫边疆和稳固边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每一个牧民定居点就是一个哨所,每一位牧民群众就是一个卫士,一名情报员。讲草原额吉养育上海的3000个孤儿的故事等,观众(包括一些政府官员)满含热泪,久久不愿离去,主动向工作人员索要联系方式。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处
 
中国民族博物馆
 
 
2014年6月24日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技术支持:中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