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活动

“青藏高原牧民生计座谈会”:德国莱比锡大学安德雷博士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讲座
作者:李秀英 发表时间:2009-11-17 浏览次数:7669

德国莱比锡大学安德雷博士

    Andreas Gruschke


德国莱比锡大学安德雷博士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讲座1

安德雷博士学术讲座


德国莱比锡大学安德雷博士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讲座2

玉树藏族牧民的生计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德国莱比锡大学安德雷博士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讲座3

座谈会进行中


德国莱比锡大学安德雷博士在中国社科院民族所讲座4

研讨会一角
 

        
        2009年10月13日,“青藏高原牧民生计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召开。德国莱比锡大学东方学院安德雷博士(Andreas Gruschke)应邀在会上做了题为“没有草场和牲畜的牧民:青海玉树藏族牧民的变迁和适应”的学术讲座。
   
        安德雷博士在讲座中介绍了他目前进行的“青海玉树藏族牧民定居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他说,此研究的重点是以青藏高原东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为案例,来探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牧民生计问题。他和同事在近一年多时间内对296户家庭实地调查所收集的资料,此研究聚焦于游牧民在近年来的许多转型过程中(诸如气候变化、人口和社会变迁、全球化),如何来设法保证或寻找其生计出路。安德雷先生首先介绍了西方对藏区游牧文化研究的知识背景。随后他介绍了调查点的大背景,玉树州位于青海南部,其人口以藏族为主,玉树的藏族是游牧民族,几千年来依靠流动放牧来使用草场。在中国社会经济变动中,西部大开发等举措也深深影响了藏区游牧经济,转型导致了大多数家庭的生存基础减弱。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玉树的大多数牧民靠单一的游牧已不能维持生活,大多数家庭的畜牧业产品甚至不能自给自足。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由此导致的牧区纳入更广泛的国内外政治和经济的背景,已经改变了获取资源的程度,以及资源的可利用性,资源的滥用增加了应对食物危机的脆弱性的风险,包括全球气候的改变,当地社会经济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人口增长和生态变化导致了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可利用草场的不足。牧区牧民收入的分化,即牧区社会出现了贫穷和富裕家庭的分化;国家干预的增加,以及政府导向下的牧民定居活动,都是可利用草场不足的反映。
   
        安德雷博士认为,迄今为止,由于当地牲畜业收入重要性的下降,牧民靠冬虫夏草这种独特的资源所产生的收入来平衡。采挖这些真菌感染的幼虫,在过去20年,遇到了中国医药市场把虫草作为滋补品,其需求日益增长的机遇,从而在收入方面,牧民采挖虫草变得比依靠畜牧产品还重要。挖虫草成为牧民其主要收入来源,其影响是,造成了牧民对虫草这个独一无二的资源的广泛依赖。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挖虫草为牧民生计提供足够收入的可能性这个方面。目前,它被证明对游牧“生活方式”系统的适应性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仅仅采挖虫草就能获得收入,使得许多牧民即使牲畜规模很小,甚至达不到最低水平,牧民也可以继续在牧区过着传统的生活。另一方面,其他资源的使用,特别是劳动力和教育则很困难,因为在牧区缺乏非牧产业的就业机会。在玉树,农牧区人口的大多数(超过80%)采挖虫草。然而确很不均衡。
   
    危机、危险的出现为游牧家户带来了机会。牧民们试图在更大的经济背景中尽可能去寻找自己的位置,此项研究试图收集游牧家庭的数据资料,并在现代生活的复杂框架中分析它,目的在于辨别现代游牧生活中的机会和危机,尤其试图去辨别当地人如何利用他们的机会和如何面对危险。牧人对由此带来的能开创新生活的风险和机遇的反应因人而异,他们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维持生计,或者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或者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来适应新的环境。
   
        安德雷先生把玉树的定居点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用不同的个案从微观层面对牧民家庭进行密切观察。基于可持续生计方法,实证研究的重点是家庭层面的资源,其基本概念分为“个人素质综合资源”(incorporated resources)、“社会制度资源”(socially-institutionalized)、“可分配资源”(allocative resources)和“金融资源”(monetary resources)四种类型。在家庭层面上,他们能获得哪些资源,由此可以分析游牧民的脆弱性和适应能力的程度。实践证明,这些资源不但对于单个行动者能否保证其生计,而且对于要他们是否和如何能应付危机的后果和/或适应各种变化,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安德雷博士最后指出,玉树的“游牧社会”的物候分类显示出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揭示出这一点:任何将地区脆弱性当做难以接受的观点都是简单化的概括。安德雷研究员建议将来学者们应该做更多的研究,来观察和思考游牧地区的发展如何能更直接地满足当地人的需求和愿望。
   
        参会学者一致认为,此次讲座开拓了视野,尤其“虫草经济”对牧区经济社会的贡献这一议题引起了广泛兴趣和讨论。来自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青海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外对话》、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以及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等单位共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福特基金会白爱莲博士出席了研讨会。中国社科院民族所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杜发春主持了座谈会。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网站流量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