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活动

第一届“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研修班成功举办
作者: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 发表时间:2018-08-29 浏览次数:2140

2018年8月11日至12日,第一届“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研修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第一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本次研修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室主办,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联合协办。该班报名人数共25人,最终入选人数8人,录取率为32%,研修班的学员们是来自全国各大院校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等专业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青年教师及优秀硕士生。

第一届“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研修班现场

此次研修班以“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化转型——对古村落、古镇、老街区、老字号的探讨”为研修主题,采取小班制,通过授课教师的主题演讲和一对一辅导学员的方式来进行授课。研修班的举办旨在寻找具有研究潜质的学术“青椒”,编制一个探索“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的学术网络,以此来共同探索中国式“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与方法。研修班发起人及授课教师张继焦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民族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在课上首先对本次的研修主题做了一个阐释,他表示不论是研究具体的古村落、古镇、老街区或是老字号等,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都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问题,而其中的大命题就是传统与现代关系的问题。一篇优秀的论文应该是能总结出规律,对他人的相关研究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张继焦教授对“新古典学派”进行了阐释。在西方,人类学发展出进化论、文化传播论、结构论、功能论、结构功能论等等不同的学派,不论是经济学,社会学还是人类学都发展出了许多新理论。张教授认为中国的学术贡献在于能基于中国国情,结合西方原有的理论,对中国的发展做出新古典的解释,它既是基于中国本土的又是与西方相关的,因此称之为新古典。从更具体的角度来看,他倾向于新古典中的新结构功能理论,以对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看法为例,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全面转型的时期,即从农村社会向工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怎样看待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另外,张教授提出我们如何从事实描述到理论提升的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学术不应该只停留在悲情的事实描写或愤青式的批评阶段,应该理解其中的基础理论,并进行基于本土的理论思考并提出本土的新理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应将其上升到理论层次,而不是局限于事实描述,应该有中国人的理论自信。

课上,张教授对其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教授的“社会结构转型”理论(又称“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释,他提到这一理论是他学术研究的源泉,张教授继承并延续了李培林教授的理论,提出了自己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他认为中国社会呈现出“伞式”和“蜂窝式”并存的二元结构,“伞式社会”是由政府主导的官方社会,而“蜂窝式社会”则是民间自发,互惠互利老百姓的社会。

第一届“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研修班张继焦讲座

最后张教授对未来进行展望,他说道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甚至是新研究范式的提出是中国学者对“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科学研究者抛弃了到欧美国家“西天取经”来改变中国的信念,意识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问题,他们基于本国国情独立探索出了本土概念和解释框架。

第一届“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研修班全体人员合影

第一届“跨学科-新古典学派”研修班全体人员合影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网站流量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