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会新闻

第八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在甘肃河西学院成功举办
作者: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发表时间:2018-09-06 浏览次数:2611
2018年7月23日至30日,“第八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在甘肃省张掖市成功举办。研修班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河西学院承办。来自国家民委、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就“从走廊看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区域经验”展开研讨。
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张谋, 甘肃省民委巡视员王砚, 河西学院校长张汉燚出席开班式并致辞。
走廊地带是从历史、地理、文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多个角度理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切入点。在走廊地带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长期互动交融,形成了多民族和谐共居、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格局,这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缩影。
开班式后,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张谋系统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阐明走廊地带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开展民族工作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张谋秘书长讲座
张谋秘书长讲座
 
“河西走廊,一眼千里,一步千年。” 开展走廊研究有助于建构中国历史叙述的主体性,形成中国话语。研修班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白振声教授,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蔺海鲲教授,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院长于逢春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跨境民族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黄达远教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所长袁晓文研究员,贵州大学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兼首席专家杨志强教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周大鸣教授为学员们开办讲座。专家们立足于辽西走廊、河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南岭走廊等走廊地带的研究,以不同的视角各自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价值和多元路径。
 
于逢春教授讲座
于逢春教授讲座
 
走廊地带的区域经验和特征引发了学员们就文化认同、民族关系、民族地区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结合专家授课,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科领域的学员们领略了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貌,深切感受到河西走廊的历史悠久厚重、文化多元共生、民族和谐交融。一位来自西南边陲的学员表达了她的学习体会:“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是伟大的,谁也离不开谁。”“我们要在各自的研究中,尤其要在历史讲述中,呈现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授课专家与学员合影留念
授课专家与学员合影留念
 
 
 
 
 
 
 


京ICP备12008802号-2
版权所有: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网站技术支持: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网络信息部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52号     邮政编码:100800
E-mail:cuaes2010@126.com     电话:010-66508325   010-68932531
网站流量统计分析